【即将过去的“六绝”,A股市场一片狼藉。展望有“翻身”之称的7月,分析认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调整非常充分,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再次回到历史底部,可重点关注超跌与次新两主线。】
最近十年7月“翻身”概率达七成
A股2月以来走弱源于资金面和情绪面而非基本面。上证指数自3月13日调整以来,已出现四个向下跳空缺口。具体看,3月23日3242.76点-3220.85点缺口,6月8日3105.58点-3100.68点缺口,6月19日3008.73点-2984.97点缺口,6月26日2857.87点-2854.26点缺口。做空动能得到充分释放。
上周五以来,市场整体处于缩量状态,历史经验表明地量往往对应着地价。以上证指数为例,从前至后期间成交额依次为1272亿元、1324亿元、1384亿元、1424亿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上周五上证指数1272亿元成交量仅次于2月14日反弹地量1146亿元。这也间接表明在底部区域市场存在惜售心态。
除了A股自身探底特征明显之外,与美国股市相比,A股当下估值优势也开始显现。当下两者估值水平已逐渐趋同,A股部分板块甚至还要低于美股估值。
从历史经验上看,7月也是上涨的概率大。据统计,最近十年的7月,上证指数共上涨7次、下跌3次,上涨率达70%。其中涨幅最高的一次出现在2009年,当年7月份累计涨幅高达15.3%。而跌幅最大的一次出现在2015年,当年7月份累计下跌14.34%。而最近一年的7月份,上证指数上涨2.52%。
经济数据很亮眼 支撑A股市场底气
截至27日,今年前5个月的经济数据已全部公布完毕。从总的情况来看,前5个月的经济数据尤其是最近两个月稳中向好的态势更趋稳固,部分数据的表现甚至很亮眼。这构成了A股市场的强支撑。
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加快。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,今年1月份至2月份为16.1%,1月份至3月份为11.6%,1月份至4月份为15%,1月份至5月份为16.5%。利润总额增速在图中呈现出一个“V”型。此外,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.8%,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下半年。
财税数据同样体现出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。5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显示,1月份至5月份,国内增值税28392亿元,同比增长19%,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增速回升、服务业景气持续提升、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;企业所得税19319亿元,同比增长10.9%,主要是企业利润增长带动;关税1253亿元,同比增长5.2%,主要是一般贸易进口增长带动。
前5个月关税增速确实也反映出了进出口增速的超预期。海关总署公布的5月份数据显示,出口同比增速比上个月微降0.1个百分点至12.6%,好于市场预期;而进口同比增速延续之前两个月走强的趋势,上升4.5个百分点至26%。由于进口增长强劲,5月份贸易顺差比上月收窄34.6亿美元至249.2亿美元。
前5个月其他经济数据也体现出了稳中向好的特征。如固投增速虽然同比有所回落,但短板领域投资较快增长,经济发展后劲增强;市场供求总体稳定,内需保持较快增长;就业形势持续向好;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。供给性结构性改革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,成效不断显现。
综上所述,今年前5个月的经济数据确实是比较“扎眼”的,充分展示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。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总结称,今年以来,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协调性增强,转型升级成效突出,新动能茁壮成长,质量效益持续改善,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,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。
关注两大主线
在投资标的上,分析普遍认为7月市场是结构性行情,机会主要在优质成长和部分消费。
而对于成长股要综合考虑多种估值手段,除了传统的PE、PEG之外要兼顾PS、技术进步、商业模式改进、管理层及机制变化,要考虑行业景气、产业趋势及公司未来发展空间等。建议围绕技术升级、制造升级、消费升级积极布局新消费、新服务、新科技。
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环境,相对仍更看好消费龙头的配置价值,在弱市背景下,其防御属性和功能更为明显。重点推荐医药、食品饮料等必需消费以及行业基本面超预期的可选消费,更看好二线医药和二线食品饮料、空调;此外,从估值和盈利匹配度来看,银行的配置价值正在显现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日百余家上市公司披露增持计划,部分超跌个股已经出现连续涨停的现象。分析人士指出,从以往的市场表现来看,在震荡筑底的过程中,超跌股积蓄的反弹动能十分强烈,往往能爆发出强劲的反弹走势。
业内人士表示,种种迹象表明市场底部基本探明,仓位较轻者可关注流动性充沛的超跌品种,尤其是次新股,每一轮反弹中,次新股从未缺席。综合来看,建议7月份将操作重点放在关注超跌与次新两主线上。
文章综合整理自、吴江日报、中国证券报、证券日报
声明:本文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,不涉及任何商业合作。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。
【鲁召辉论财富】
微信号:qifu1888